禮者,人道之極也
身而為人 不只得修習內在之仁德
外在的儀容與談吐 更代表著自我的氣度與風采
這即是儒家所謂的"禮"--
藉由一些既定的言語行動 來表達內心對天地與人們的敬重
孔子說:"不學禮 無以立"
禮,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是成熟而高尚的文化實踐
(哈~這段有些兒八股 歐 不能說是八股 要說是懷舊 我好久沒想起孔子先生了 真懷念XD
雖然很多人不了解不喜歡孔先生 但還是請耐心看下去.....>////
古代華夏以禮儀之邦自居 (是禮儀之邦 不是禮儀邦.....囧)
除了君臣父子之間的應對關係外
無論喜慶婚喪祭祀衹卜 都有一定的禮數與儀式
其中喪禮又因往生者的身分與遺族間的不同關係 有著迥異而繁複的規範
而如此禮教傳至日本
也成為了倭人慎終追遠流俗之濫觴
在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中
我驚艷於納棺儀式的優美與慎重
迷茫於生死之間的錯雜迷路裡
我沉浸在悠揚的大提琴樂聲中
想著望著俗世人們的思戀與傷感
即便生離死別 也剪不斷那情愫纏起的羈絆
(以下有劇情與結局 不喜者勿誤入!!)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訴說著樂師大悟的故事
殘酷的現實 讓他不得不放棄最鍾愛的大提琴
在被迫回鄉打拚的失意逆境中
大悟卻意外地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樂章
--成為替亡者化妝更衣的納棺禮儀師
大悟從禮儀師的工作中 體悟到人生的離合悲歡
雖然肉身脆弱短暫 思念 卻是永恆的
大悟漸漸熟悉納棺儀式 衷心奉獻一己的精力與熱誠
卻遭妻子與朋友冷眼相待
認為他不該從事如此不入流的職業
我想 禮儀師絕不骯髒卑賤
卻是個莊嚴而高貴的職守
鄉人們會害怕 會鄙視
只是因為不了解蘊含在其背後的偉大精神
看過了那一段段肅穆而雅緻納棺儀式後
我深深為那染著哀悽卻持重的最後告別而感動
哀輓逝去的美麗生命
也心疼傷心哭泣著的遺族們
禮儀師如同生命的送行者
為逝去的人化妝更衣 整頓遺容以餞別
試著用妝彩填補死亡所奪去的那塊缺憾
哀矜而浪漫的告別儀式
觸痛了生者的回憶
是淚 是痛 是感動
也是心靈的撫慰
死神帶走了人們的生命
禮儀師卻留下他們最美麗的印象 在人世間
又或許
死亡是人生煩煩擾擾之大和解
但如此和解 卻是極其悲哀的
終於學會了原諒
卻再也來不及說對不起
終究知道彼此是相愛著的
卻永遠無法喚回負氣的曾經....
大悟六歲時 被拋家的父親所撕扯的心
一直隱隱作痛著 伴他度過成長
父子未再見過面
--直到大悟聽聞父親驟逝的消息
本抱著憤怨的心認領遺體的大悟
竟發現父親手中緊握著的"石文"--小時候送給父親 交換心意的白色石子--
突然間 他懂了
懂得父親一直是深掛念著他的
只是不敢 也無法面對自己所離棄的兒子
擔心害怕著被拒絕而受傷
直到最後....
那淚滴狀的白色石頭
溫潤而飽滿
是否代表著 綿延不絕的愛?
---
看著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
其中種種面對死亡時人們情感與動作的細膩描繪
觸碰著我心中最脆弱的那一塊
滿眶的淚 竟自顧自兒滴落了下來
反觀台灣的傳統喪禮 本該是哀矜威戚的
卻往往淪為神棍斂財的工具
看到和尚道士開著BMW到場念個20分中的經
又匆匆趕著離去
心裡著實不是滋味
至於吹著電子樂器的迷你裙辣妹樂隊的出現
更讓人摸不著頭緒= ="
以前總覺得婚喪喜慶中的禮儀
是個累贅 只是做做樣子 給外人看看而已
看了送行者中 優雅而審慎的納棺儀式後
才驚覺繁複的禮儀背後
竟蘊含著無限深意
禮儀
正代表著一種尊重 一種衷心的祈念與祝福
藉由審慎而細膩的動作 表達內心的敬重
或許有點像劇中的"石文"
並非訴於言語
卻藉著其外在的形式 傳遞內心悸動著的情愫
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終於有點懂了 為什麼古人父母亡逝要行三年之喪 ?
不是為了求取孝悌的名譽
而是打從心底難過悲傷 以致食旨不甘 聞樂不樂 居處不安
至聖先師孔子為什麼那麼看重"禮"
並不是八股地捍衛留傳百年的其繁文縟節
而是明瞭禮儀所帶給人們的撫慰與安全感
人生中各式各樣的典禮 正彷若
一個個標的
一扇扇門
一段段旅程的起點與終站
而禮儀師
伴隨著我們渡過那一段段開始與結束
奏著美麗的樂章
為人們送行著
---
p.s 廣末涼子超美!!! >////
延伸推薦:
當櫻花盛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