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也會被風化"
林靖傑導演感慨地說

"在台灣電影之路充滿了困難與阻礙 坎坷又漫長
能出手的機會有限 且一出手就絕對不能犯錯"
台灣不像好萊塢有強大的製片團隊與影像工業基礎
電影是沒落的產業
不但沒有舞台 也鮮少支持的觀眾
導演們宛如空有高強武藝的豪俠 卻沒有江湖可行走
本土創作者通常都得自己想辦法籌錢拍電影
而若他拍出的電影不受歡迎不賣座 一切心血便瞬間煙滅了

"對創作者最大的挑戰就是作品只有自己一個人看
沒有讀者回應與激盪
久了 即使原本如鑽石般的創作能量 也會被風化"

連才華洋溢的導演都這麼說
本土國片的未來
令人不勝唏噓

"導演"的身分在台灣但影業的分工團隊裡 也是個很"特別"的位置
我們通常把整部電影定為成"導演的創作" 所得到的一切榮譽獎項都被歸在導演名下
所以導演必須負責整部電影製作上的大大小小事
從老闆到雜工 全一手包辦 不但不能專心於創作上 還有一堆雜務瑣事需親自洽談解決
而演員,攝影師等薪水不斐 但導演在拍攝過程中 不但不支薪 反而為了籌經費欠下一屁股債者 也大有人在

大家都會很好奇
導演們不拍片的時候 究竟在做什麼?XD
"我大部分的時間都再維持一個狀態
讓自己不要魂飛魄散"

靖傑導演這麼回答著
"創作哪 得讓自己凝聚在"完整"的狀態
而生活中的瑣碎會讓它瓦解 在碎片中 你很難凝聚成一個作品"



靖傑導演的公路電影"最遙遠的距離"就是在艱困的環境裡拍攝完成的
不但外在客觀的條件(如資本,演員,場景等等)會影響主觀的創作
出錢贊助者的想法也必須尊重
想再台灣拍攝一部電影 必須要不斷地與現實對話
在煎熬中度過煎熬

也常常有人問 為什麼本土電影都很悶 形式也差不多
為什麼我們不拍黑暗騎士或是赤壁等等商業爽片?
答案很現實: 

因為沒錢

就算導演想拍 卻無法實現
種種外在因素的限制 讓戲路的選擇變得很狹隘
沒有飛車追逐 沒有3D動畫 沒有爆破震撼 沒有戰爭場面 沒有復古街巷....
甚至連對較要求燈光氣氛與特效的鬼片 台灣電影產業也提供不起
所以到最後導演們就只剩文藝片可以拍了 只能在小小的範圍裡發揮創意
但這也不失為一種挑戰
沒有好萊塢的大場面特效眩人耳目
台灣導演們只好老老實實地呈現那些有人味兒的東西
想辦法拍出不悶又吸引人的小成本電影


導演處在本土電影產業衰敗的洪流中
慘澹現實讓他認清電影就是商品 成本一千多萬的商品
除了導演與演員在創造與創作外
其他人眼睛裡就只看到錢與利益
林導演之前在拍片的過程中 看盡狗屁倒灶的社會面貌
而且這行僧多粥少 大家飯碗可是搶得很瘋狂的!



而導演的好友陳明才是個太有骨氣 以驕傲之姿傲然於社會的才子
純粹活在創作的世界裡 完全不鳥世俗交際那一套
所以導演不免為他擔心
畢竟想在這現實的世界裡謀求溫飽
多多少少的媚俗從眾是必然
如果不順從大眾喜好潮流走
你活得越久就越寂寞 資源也越來越少

所以有才華的人不一定能得到很多資源
交際手腕優秀的人才能博得人心
其實許許多多名導名作家的創作都只是在重複些舊的東西
用已累積資源名聲和錢財
(如果我說爆紅部落客彎彎只是運氣好得人心 她的作品沒什麼深度會不會被他的粉絲揍阿XD
哈XD我真的覺得是這樣 不過運氣和人氣都算個人的實力資本就是了= ="
就像許多導演不齒赤壁這部重金商業片一樣 雖然沒啥內容卻很賣座
反觀自己 就算電影拍得再好 沒有名聲後台與砸錢式宣傳 依然找不到觀眾....這樣想想很悲哀捏~)


導演能創造劇本 演員卻只能等待好劇本 等著導演找他來演 出路又更狹隘了
就因為陳明才的浪蕩不羈 靖傑導演覺得讓他慢慢凋零太可惜了
所以在"最遙遠的距離"裡 為他打造了有躁鬱症的精神科醫師的角色
(阿阿阿阿阿阿阿 就我最討厭的那個不良醫師角色欸....XD)
他用嘻笑怒罵的方式洞悉人性 把大家的情緒撩撥起來 那樣的時光如吉光片羽般地珍貴燦爛
陳明才的演藝以至爐火純青 人生如戲 戲如人生
但長期的不得志讓他更深陷憂鬱 終在台東跳海自殺
自此林靖傑導演便深深厭惡電影事業的操作
並為陳明才編了本遺作"奇怪的溫度"

"為什麼台灣社會會讓如此優秀又熱愛這塊土地的人被圍困 無路可出?"
陳明才窮困到連健保費都出不起
但他人生最後的一個禮拜依然在為台東阿美族土地保育的抗爭活動發聲....
本來不想再碰觸電影的林導演覺得非為他發聲不可 非突圍不可
便著手進行"最遙遠的距離"的拍攝準備



有心也有夢想拍電影
只是籌不到錢....
原來台灣的藝術文化也是有階級等差的
雲門等國際知名表演團體隨便就能拉到一堆贊助
獨立製片的本土電影導演就算挨家挨戶打電話求助也借不到錢
本著那"非拍不可"的堅持
沒有企業金援的林導只好忍著一整晚的碎碎念疲勞轟炸 向兄弟姐妹借錢
"最遙遠的距離"終於開拍

"要當個電影導演 才華是最基本的
不但要有才華 還要有敏銳的特質.....

嗯...敏不敏銳請自己判斷....問爸爸媽媽或者問朋友都是不準的"
如果是很神經質的人 就不適合當個導演
畢竟在這環境裡 你會花在創作上的力氣只有十分之ㄧ
其他心力都得用來化解各項壓力與接踵而來的問題
對於電影主題 也是"觀眾想要什麼"與"自己想講什麼"之間的拉鋸戰 



這部"最遙遠的距離"讓觀眾有兩極化的反應
其中很多被桂綸鎂騙進來的男粉絲(這招很高明 推一個XD)
有的看了覺得這啥小爛片 悶死了 有的卻深深地被其中所講述的人性所感動

導演在設定時 決定主題是"愛情"
畢竟電影先天上就是大眾的藝術
所以大多都以愛情為主軸 來建立生命的風貌
因為愛情是最容易"引君入甕" 讓人想看的主題嘛~~~
"最遙遠的距離"也因此被偽裝成純愛電影
導演再偷渡些自以為深刻的東西
(問了導演那句海報上"最遙遠的距離 最接近愛情的地方"是否有深刻涵意
導演說這句話非他本意 是因為尊重宣傳公司的"專業" 被硬加上去的XDDDD
阿哈哈哈~~我果然沒看錯這部片主要表達的意涵XD~~)


其中精神科醫師與病人那一段落落長的對話
也是導演對傳統台灣電影迴避旁白,試圖以影像直接表現的主流風格的挑戰
國片元素較單一 多為長鏡頭直拍的"侯孝賢式作風"
再加上電影業不蓬勃 大家都不敢挑戰 怕一犯錯就沒戲唱了....
林導這部"最遙遠的距離"不願耍花俏 想直指生命的深度
所以又走回侯式風格 卻選了"對話"來挑戰
(這是很冒險的行為 不知觀眾接受度如何 也怕演員撐不起來....
所以拍攝前導演都會與演員對話 消除其生澀)


 

為了把故事說得更美 讓觀眾更愛聽
劇本創作的"切入點"在於愛情
"愛情是人類情感中最糾纏最複雜的
以愛情切題 能讓人停止抓東西 真正看清楚自已的真面目
好好省思為什麼自己有資格讓別人愛呢?"



"近年來覺得哭也是件不錯的事
尤其很有氣概的男生落淚 特別令人動容"

電影中小湯失戀痛哭的一幕讓人印象深刻
導演說那段戲讓演員莫子儀觸動了自己的回憶
寫下了給前女友的話語而失聲大哭
這一段戲不只是錄音師小湯的心理治療
也是演員莫子儀自己的心理治療
"電影最後是怎麼樣子 是一種緣份
創作的機會不止在於導演 也要分一些給演員"

當然"愛情"是"最遙遠距離"裡不可抽離的一部份
導演最想說的重點卻是
"尋找自已"

劇中人物遠赴東部尋找 旅行
當然不一定有答案 但你得到一些東西
也能碰觸到答案的邊緣哪!



至於我覺得是怪叔叔失心瘋了的穿淺水衣在公路上行走的那一段
竟也蘊含著無限深意....
原來是因為醫師阿才覺得自己的人生太過荒謬
所以要來做些更荒謬的事 讓自我存在不要顯得那麼荒謬
渴望著在海裡自由自在地潛泳
好不容易找到潛水衣 穿上它
卻發現竟到不了大海
反而穿著潛水衣 在路上行走又變得更難更難了.....

"就像這世界
懷著夢想找尋
好不容易得到些什麼
卻又更難繼續走下去......
這是中年男子的困境哪........."



我想
或許林靖傑導演與電影的關係也是這樣子吧!

或許以後的路會更難走
但至少您已經找到潛水衣了呀!!




最遙遠的距離  最接近"自己"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to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