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 原來貝多芬先生的音樂是很危險的XDDDDD
我想 我對故事主角亞歷山大的認同與共鳴
是因為我們都懂得第九號交響曲"合唱"裡的澎湃熱情


這是一本對英國未來幻想式的小說 很震撼的一個故事
書中描寫著無惡不作的青少年四人幫
成天不務正業在街頭廝混 說謊,吸毒,毆鬥,搶劫,廝殺,奸淫婦女,毒打路人
犯罪的快感凌駕著他們的意志 艷紅色的血滴讓他們興奮猖狂
縱情聲色在性與暴力裡
男孩自以為哥兒們一起沉倫墮落
卻因為權力與領導地位的爭執而相互背叛分裂
亞歷克斯也在瘋狂中殺了老婦人而被捕入獄
政府利用某種新進藥物讓情色血腥與生理噁心反應結合
對他進行強制性的"道德改造"
只要他心中出現暴力與性的念頭 便會伴隨產生作嘔痛苦的噁心感

他出獄了 淪落街頭 無家可歸
不但無能再作姦犯科(因為只要有壞想法就會噁心= =")
也不斷遭到從前惡行下受害者們的恐怖報復....
政府強制著他向善
不但剝奪了他道德"選擇"的能力
條件反射也讓音樂,性,文學藝術成為痛苦的來源,而非快樂的泉源...
被改造的他 就像一顆發條橘子
被迫只能行善
外表是有機物 具有可愛的色彩和汁液
實際上僅僅是個發條玩具
由著上帝,魔鬼,或著無所不能的"國家"操縱
作者這樣說著:
人被賦予了自由意志 可以由此來選擇善惡
徹底善與徹底惡一樣沒有人性
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
善必須與惡共存 以便道德選擇的行使
(好難懂的一段話歐XD)
也就是說 身而為人 我們有權去選擇行善或著使壞
重點是自由意志的"選擇"
如果不是自己心甘情願選擇的
那麼我們不就像個被社會國家玩在手裡的發條玩具嘛?


我想 善與惡就像光明與黑暗的影子一樣共存著
人 就像一張白紙
而社會環境的價值觀就像彩色筆
我們學習著 選擇要把自己畫成什麼樣子的顏色


關於倫理道德
我也想了好多....
不該是牙倫老師口中空泛八股的仁義禮智吧
而是衷心的一種同情
一種換個角色設身處地去想的同理態度


那麼 擔心孩子們在所謂"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道德倫喪罪惡蔓延"的世界裡變壞嘛?
其實也不用憂慮太多了...
作者在書末的結尾說著:
"春必須逝去,沒錯的。
而青春呢,不過是動物習性的演繹而已。
不,與其說是動物習性,
不如說是街頭地攤販售的小玩具,
是鐵皮製的洋娃娃,內裝彈簧,外邊有發條旋扭,吱吱吱扭緊,洋娃娃就走起來了。
弟兄們哪,可它是直線行走的,走著走著就碰碰碰地撞到東西了,這是不由自主的呀"

年少叛逆輕狂 總是會有著的
只是那樣子的淺率卻也有著時效性吧!
血氣任性被時間洗滌得淡去了顏色
一切歸於平凡人的淡色低調
普普通通的我 甘於做社會的一個小齒輪
卻不是上帝上了發條的玩具橘子

不管願不願意
人 總是會變的
而我們也一直在學著長大
在蛻變裡
笑著回憶毛毛蟲時代的不軌與瘋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to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