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艷陽照耀的日子裡,我們騎著車,樸樸風塵來到南投的中興新村,一別都市的擁擠嘈雜。
清新的綠樹,空曠的道路,彷若世外桃源。
鋪著白磚的廣場蔓延,三座雄麗的樓聳立在在晴天裡。
而在華美的簷壁下,蘊藏著的,是無盡的民俗瑰寶。


台灣文物館 史蹟館


一走進玻璃門,印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幅台灣立體地圖。
我們的家園,婀娜地仰臥在翠藍色的海洋上,縱橫的道路蜿蜒過層層蒼山,交織成多元而璀璨的繁榮。
同樣的空間裡,卻疊著不同時間的軌跡。曾經的殘骸,在這塊土地上淌著淚,汩汩地流著鮮紅的血﹔
祖先的靈魂,在黃土地裡埋葬著;歷史的悠歌,在空氣中飄蕩。
我們傳承著我們所緬懷的過去與我們所珍愛的文化。
種族與政治的岐異又怎麼樣呢?活在這塊土地上,我們就是台灣人。
我愛我的家園,而所謂愛,就是包容與了解所有,過去,現在,與未來。


史蹟館的一樓展示著史前時代的遺跡與原住民多采多姿的民俗與文化。
照片與文物,譜出了各族生活的曾經。
達悟族的籐邊魚簍,泰雅族的繡花紋織布,排灣族五彩繽紛的琉璃珠,
還有罕見的大型人物木雕,粗曠的刻鑿痕跡,盡是開山拓野的豪情。
有幅清代畫家描摹原住民的水墨圖像「皇清職貢圖」非常有趣。
有的披著鹿皮,袒胸露乳,有的穿著類似漢人的布衣,與今日九族的衣裳大不相同,似乎原住民的服裝也經歷過重大的變革。
(真跡我在台北故宮看過 印象非常深刻) 。
我一直覺得台灣原住民的文化是美麗而燦爛的,
熱情的紅色與肅殺的黑色 編織出蛇與太陽的圖騰,野雉璀爛的羽毛讓勇士英姿煥發,姑娘們在祭典舞著勝利,謳歌著豐年。
一種純樸,一種真摯,在火光裡隨著樂音繚繞。
而他們臉上光彩的笑容,卻漸漸隨著漢與西方文化的喧囂,漸漸地褪去了,成了一抹深山裡的黑。
「一個只有空間感而沒有歷史感的人是可悲的,沒有過去,沒有未來,現在又有什麼意義?」
拓跋斯.搭馬匹馬在「最後的獵人」裡寫著部落文化衰敗的悲涼,不見容於現代社會,
逐漸被人、被自己遺忘的民族,只能默默地珍惜著時代濤洗過的殘骸。而曾經璀璨過的那些什麼,如今不再。


台文館的二樓是荷西與鄭氏治台時期的文物。
鄭成功的中國戰船與荷蘭人戰船模型,做得非常精緻。
很有趣的是,荷蘭人的船似乎比較大也比較有科技感,鄭氏海軍似乎是以量取勝吧!
老師在課堂上介紹過,引起國際爭議的荷蘭降服圖,也有複製圖陳列在這間展覽室。
似乎中國人的史觀一直是以一己為天地中心的永遠的強國,而如此迷夢,卻也在往後的戰爭裡破滅。
從台灣各地的延平郡王祠,甚至像「鶯歌」等富有傳奇色彩的地名裡,即可窺見「開台尊王」對台灣歷史重要的影響力。
而他一板一眼嚴守軍令個性裡那一點的不婉轉,也是施琅降清復仇攻台,讓鄭氏王朝毀敗的遠因。


清領時代的統治,就比較隨性而放任了。
畢竟台灣小小彈丸之地,只是邊疆的一粒砂,只要不飛進眼睛,不叛亂,便可以無視於其存在。
直到沈保禎、劉銘傳任官,才有重大的建樹。
清史館裡面展示著許多清代的民變與建設資料, 還有各種姓氏移民來台的分布圖。
像我一樣姓李的先民,主要來自於李白的故鄉甘肅,不過我家的祖先牌位上,寫的是漳州。
那個時代的原鄉族群械鬥非常慘烈,男女的失衡,也是社會亂象之一。


二樓的特展室展的是「浴血百合」。
關於228事件,曾經被抹殺被刻意遺忘的過去,在老一輩台灣人的眼裡,那是多麼悲痛的曾經?
有人是這麼解讀著台灣人經歷228事件的心情--悲與恨。
「悲情者,台灣人脫不開被殺、被關、被彈壓、被白色恐怖統治的宿命;
飲恨者,台灣人本可掙脫奴隸仔命當家作主的機會,卻失之交臂。」
許許多多史料與報導,勉強拼湊出整個事件的完整始末。
烏牛欄戰役民軍戰士黃金島的軍衣立在櫥窗裡,彷彿殘繞不去的冤孽鬼魂,訴說著那段虐殺的記憶。
除了許多「消失」的士紳與官員,很多知識份子,社會主義份子也逃往中國大陸隱匿或發展。
這次的特展也展出了許多相關的史料,書籍與影片,包括"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吳濁流所著的"無花果"等書。
我以前看過「天馬茶坊」這部片子,用愛情破滅的苦難鴛鴦來闡訴時代的流變與228事件的始末。
整個時代的動盪,讓幸福快樂變成惡夢裡的眼淚了。
那是很悲哀的年代,每個人都有自己過去的擔子要扛,用血淚換來的生活並不容易。
天馬茶坊經過日本軍官的執掌,又來了國民軍的摧折,不同語言,不同喜好,一齣美麗的戲劇,永遠也走不向結局。
就像早夭的愛情,葬在無止境的等待裡了。相信總有一天會過得更好,可是槍聲已把來不及見到的明天給抹殺了。
台灣一直是不被祝福的亞細亞的孤兒,戰敗的犧牲、語言的隔閡、種族的對立,
同是炎黃子孫,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卻因為誤會而自相殘殺...... 。
我們永遠忘不了那衝滿誤會的不和諧過去。
在展覽的最後,有著台灣各地的228和平紀念雕像,是政府對這歷史傷痕的平撫與彌補。
但已造成的悲創,卻永遠無法挽回了。
那永遠是受難家屬心中抹滅不了的烙印,也是直到今天,沸沸洋洋擺不平省籍問題的根源。


史蹟館三樓主要展出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史料與照片,許許多多抗日英雄的血淚,曾經灑在這片充滿磨難的土地上。
羅福星、余清芳、莫那魯道......黑白的照片上,是英雄身影的重現,剛毅的眼神透露著不屈不撓的風采。
看完「日本百年」,以日本的角度去看當代的世界,我對日治時代,又有另一番新的觀感了。
為了提振民族自信心,為了挽救崩潰的經濟,日本以對外戰爭來換取內部的和平。
除了血洗台灣之外,日本統治者仍然有許多建樹,像教育普及衛生推廣等等,還有完善的保甲制度。
夜不閉戶的完善治安與儉樸的社會風氣,常常是許多台灣老一輩的人所懷念的。
像我祖母從小接受日本教育,直到現在還會憶起那段日子裡的美好。
她非常嚮往日本文化,除了會讀寫日文以外,還會做日本娃娃,甚至去長青學苑學習日本舞。
可見日治時代對台灣文化與人民的影響非常深遠,直到今天日本依然是個非常重要的鄰國。
可是大多人看待日本心態變了,不再視其為殘暴的鬼子,反而是一種佩服與嚮往。
先進的科技與精緻的娛樂文化,日製產品的引進,日劇與東洋音樂的播放,造成許多哈日族的崛起,這些都是百年前的民族英雄們所想不到的。


三樓展室有一整面牆上掛滿著畫像,都是對台灣的歷史與文化有深遠影響的人物,
從被畫成國劇臉譜的陳永華,退荷蘭人的鄭成功,建設宜蘭的吳沙,創設中國第一條鐵路的劉銘傳,
從事文化運動的蔣渭水,林憲堂,寫台灣通史的連橫,譜曲美麗旋律雨夜花的鄧雨賢...... 。
這面牆,彷彿整個台灣文化與歷史的洪流,縱串古今,橫併東西。
我看見一種質樸的偉大,是海洋性的冒險雨熱情,是農村人們的勤奮踏實,融合先人們的智慧與血淚,
創造出時代的燦爛。而我們將傳承他們的血緣與情感,讓我們的家園,我們所愛的台灣,更豐碩更美好!


面對歷史,這一面偉大的鏡子,我們看清了時代演替的脈絡,從過去的緬懷與頗析而展望未來。
參觀史跡館,面對諸聖賢諸先烈的餘風遺思,是一種震撼,一種從內心深處悸跳的感動!而夢想的果實,將圓而熟,直臻完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to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